当前位置:第三书包 > 历史穿越 > 红楼之挽天倾 > 第七百七十章 沈邡:佞幸之臣当道……

红楼之挽天倾 第七百七十章 沈邡:佞幸之臣当道……(2/6)

章节列表
隆治年间,大汉正当强盛,对两淮盐务的监察风气最为宽松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扬州八大盐商,除汪家这样的百年家族实力深不可测外,其余几家抄家之后的土地、不动产、商铺产业加起来,都在

    千万家财之数。

    这可是人家三代人(三四十年)的努力,你一个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,凭什么跟人家比?

    所以,先前给人一种好像也不是太多的错觉,只是来自刘盛藻的口供粗略统计。

    剩下四位盐商,虽然对填补亏空两千万两觉得肉痛,每家也就是还上四五百万两,几乎要抽干账面上的银子,但整体还没有到天塌下来的地步,故而,其实暗暗庆幸。

    因为隆治年间盐运使郭绍年,依然逍遥法外,隆治朝疯狂侵吞盐利资产的陈年旧账,现在不好找了。

    而贾珩的打算,这并非不查,后续查出来一笔,索要一笔。

    电信诈骗也讲究个先小后大,结果突然就发现,无法提现,一下子被骗了几十上百万。

    甄家后院花厅之中,同样在议论着贾珩今日所接的圣旨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过去,整个金陵官场都在热议此事,如贾珩所言,对先前踊跃弹劾的南京六部官员兜头泼了一盆冷水。

    甄应嘉此刻一身孝服,面色肃穆,落座在厅中一张太师椅上,下首处则是二弟甄韶、三弟甄轩。

    至于甄铸,自从甄老太君下葬之后,颇为自责的甄铸就将自己关在屋子里,对外间之事一概不理。

    三人听仆人叙完外间热议的圣旨一事,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甄应嘉细长的目光中见着感慨,说道:「果然如此,那些弹劾奏疏不过是清风拂面,这是不到二十岁的太子太保,前途不可限量啊,怪不得母亲要将四丫头许给他..」

    说着,心头也有几许复杂。

    当年他甄家何尝不是圣眷优渥,任凭旁人如何攻讦甄家,依然岿然不倒,圣恩不衰。

    纵然是在潜邸之时的天子......这,谁能想到当年那个雍王,现在已成了御极天下的九五之尊?

    甄轩沉吟道:「兄长,我觉得,还是得立有军功才是,如是于社稷有功,宫里过往对咱们家的那些看法,也会慢慢改观。」

    甄韶放下茶盅,沉声说道:「四弟那次实是可惜了,机会千载难逢,如是在江口一战立下功劳,也不会有今天。」

    如果那天是他领镇海军,定不会让虏寇肆虐于江海之间,今日加官进爵的就是他,甄家之劫也会因此慢慢消解。

    甄应嘉手捻胡须,目光现出期翼,说道:「现在就看晴儿去宁国府此行如何,能不能说服子钰,以军务紧要为名,上疏让二弟你夺情起复。」

    陈汉综唐宋之典要,承前明之旧制,凡官吏在父母至亲亡故之后,都要闻丧举哀,并向朝廷及时报告,不然就是匿丧,其为不孝之不赦重罪,然后官员丁忧服丧,但一般而言,天子对于宠信之臣,都会在守孝三五个月后,夺情起复。

    普通官员自然享受不到这个待遇,往往都是权重事繁、须臾难离的军政要员以及中枢重臣,但对一些文臣而言,因为道德舆论的自律和他律所致,反而上疏陈情,不愿夺情起复。

    反而为时人交口而赞。

    比如李守中,原为南京国子监祭酒,丁忧服丧三年,等守孝而毕,再想回去为官,国子监已经没有位置了,索性在家中教导族中子弟。

    甄轩心头
章节列表